欢迎您光临!
登录
注册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家庭教育,父母认清1个事实和6个原则,效果将事半功倍!

发布时间:2021/11/25 14:00:12

蒋佩蓉老师认为: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除了孩子以外,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与世界。这样,我们才不需要用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孩子永远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

下面这些原则,选自蒋佩蓉老师的新书——《佩蓉的妈妈经2》,希望能给广大父母一些启发。

少说教,多聆听,多提问,多应用,多以身作则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

在成长过程中,那些深刻受教的功课是怎么学来的呢?

有多少是因为成人的指责或讲道理学来的?

成人讲的道理,你到底听了多少,又做了多少呢?比率是高还是低?

那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我们的自制能力有多强呢?

我们都知道怎样去教别人,也想对别人提建议,但我们自己做了多少呢?

看到常常跟别人讲道理的人,我们不是也会很反感吗?

总之,我们要 避免说教,要多尊重孩子,尽量平等地跟他们交流,才有可能跟孩子们培养出亲密关系。

我们越能干,孩子越没成长空间;我们越放手,孩子越能干

家里要做的事情是有限的。锻炼能力需要实践的机会,不是懂得道理就好了。

这就像上面的第六个问题:孩子不仅需要懂得道理,更需要学习主动去实践。

一个负责任的孩子,看到地板脏了会主动去拖地;

相反,没有责任心的孩子,虽然他知道怎么拖地,但看到脏的地板会期待别人去拖,并感觉这件事跟自己没有关系。这告诉我们, 家长要懂得如何训练孩子做事,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去摸索并学会自己动手。

引导孩子的心比塑造他的行为更重要

很多时候,如果孩子在外面出了丑,我们往往更在意别人的看法给我们带来的羞耻感。

别人的反应往往会导致我们开始在意孩子的外在行为,赶紧纠正行为以后就结束了,不想花时间再去跟孩子解释或讨论那行为给别人带去的影响,以及背后的意义。

对我们来讲,仅仅纠正行为已经够累了,所以,我们往往不会进一步跟孩子讨论更重要的部分,即 孩子行为的出发点和他的态度。

我记得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有一次我们跟我父母的朋友们一起吃饭。

他们很难得从远方来,很想看看我的孩子们。

在餐厅,老大一直不好好坐着,不断搞恶作剧,结果把弟弟给搞哭了。

为千警告了他两次,说第三次就要去厕所谈谈。

我父母听到就过来劝为千,说客人在这里就不要为难孩子了。

老大看到后头有靠山,就故意再去戳弟弟,把弟弟戳叫了。

为千毫不犹豫,很友善地把老大抱到厕所。老大哭了起来,一直看着我父母。

我父母非常不高兴,叫我去拦阻为千,说这爸爸怎么这么不懂人情、不讲理。

大家都过来为孩子说情。我父母的朋友们也说我们的孩子已经够乖了,他们高高兴兴地出来,就不要让他们难过了,对消化也不好。

我感觉很尴尬,但内心也知道为千是绝对不会妥协的,这是他的原则,所以只好硬着头皮跟大家道歉,说等一下孩子出来就好了。

过了好久,为千才带孩子回来。那时候,菜都冷了。但老大回来的时候,马上就跟弟弟道歉。

当在座的长辈们开始责备为千时,老大跟大家说:“是我无聊,故意去戳弟弟玩,爸爸也警告了我好几次,但我都没有听他。所以,这个结果是我明明知道又自己去选择的,是我自己不对,不是爸爸的错。”

在座的长辈都跟为千说:“你看孩子多懂事,你还对他那么严格,以后就多让他去吧。”

我们笑笑,没有回应,但我们知道,放纵他一次,就会有第二、第三、第四次,因为孩子知道我们的要求和标准是可以妥协的,因此会试探我们的底线。

那次的事情以后,孩子们知道,我们 在家里的要求和在别人面前的要求是一致的,他们也就学会遵守,而不是看成人的脸色办事。

陪伴孩子的时间需要“同在”的质,也需要“同在”的量

育儿专家凯瑟琳·华莱士(Catherine Wallace)说:无论如何,你要用心聆听你孩子想要跟你讲的任何事。

在孩子小的时候,要是你不用心聆听他的小事,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也不会跟你讲他们的大事。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跟你讲的所有事情一直都是大事。

很多时候,我们坐下来要跟孩子聊重要事情的时候,会发现他们不想对我们敞开心门。

我们不可能刻意安排时间去捕捉孩子的第一个微笑、第一次走路是开口讲第一句话的时刻。

这些都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自然发生的,不是我们刻意安排就可以控制的。

再能干的家长也不如一个会合作的智囊团队

育儿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单人项目。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接触父母、亲人、朋友、老师、学校、社区和社会,其中的人都是养育孩子的智囊团队。

他们越和谐,越懂得合作,就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要是他们之间不能和好,不能彼此尊重和相爱,他们本身再能干也很难对孩子产生正面和幸福的影响。

以前,要是爸爸妈妈吵架了,孩子可以跑到隔壁邻居或者姑姑、舅妈家里躲一躲,等到风暴过了以后再回家。

同样,要是妈妈跟婆婆闹矛盾,妈妈可以去隔壁找阿姨或嫂子吐槽一下,冷静后好一点了再回家。

现在大家都住在城市里,只有核心的小家庭,很多时候连邻居都互不相识。

在这种小范围内长大的孩子需要更多呼吸的空间,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村”,给他们一个社区来成长和呼吸。

这样,下次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大家都有地方去透透气。

作为父母,你们夫妻彼此之间的关系如何?跟长辈的关系呢?学校?社区?

要是我们把消耗在这些关系上的精力比作钞票,有多少钱是浪费在对立的关系上?

我们有没有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建造孩子身上?

父母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与世界

除了孩子以外,我们需要有自己的生活与世界。这样,我们才不需要用孩子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孩子永远是家庭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不能是全部。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