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
登录
注册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开发特色体育课、引入大数据监测,北京海淀区让学生“动起来”

发布时间:2021/10/25 17:41:29

近日,体育法修订草案提请审议,话题“学校必须开设体育课”登上热搜,截至发稿前阅读量已达1.2亿。两个月前,北京市“双减”政策正式公布,明确提出要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保障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体育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设体育课、保证体育锻炼时间,已成普遍共识,但如何才能上好体育课,让更多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海淀区的多所中小学校,试图找到答案。

重视教研,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一年级开设武术课,从了解基础知识到练习基本功再到武术健身操;二年级开设足球课,从认识球星入手,到了解足球的基本技术再到参加各种足球小游戏……全校的体育课程、不同年级体育课的教学要点都清晰地展现在一张张思维导图里。

10月20日,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以下简称人航)初二年级体育老师郝鹏杰告诉记者,得益于学校构建的“启航—领航—自航”的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体育课也在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设了武术、足球等校本课程。

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设了武术、足球、游泳、篮球、滑冰及乒乓球6门校本课程。图/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

如何让小初高一体化的体育课程体系真正实现衔接?记者从人航了解到,学校采用了集体教研备课的模式。“每个学期开始前的假期,我们会组织老师集体备课,为开学做好充分准备。一般先是大组备课,体育组全体老师通过研讨,初步确定一学期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教学框架,保证老师们对学习内容、教学难点有了解。然后是小组备课,同一个年级的体育老师在一起磨课,包括每个教学单元如何设置,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再调整教学顺序、教学时长。”郝鹏杰说道。

重视教研在体育课中的作用,是海淀区很多学校的做法。

中关村三小以大单元教学视角构建校园基础课程,聚焦“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重视单元学习目标“学、练、赛”的体现,重视不同学段教学内容纵向贯穿的教学创新。交大附中分校坚持“有趣、有参与、有成就”的“三有课堂”理念,注重还课堂于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记者了解到,为了保证每一节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海淀区教委还下发了《海淀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从教学设计、教与学的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环境等四个维度八个方向制定出27个指标47项内容,对学校体育教学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每周进行一次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教研和培训活动,逐步提升体育课教学质量。

丰富体育锻炼形式,用好课后服务时段

小学每周5节、初中每周4节、高中每周3节体育课,海淀区教委表示,从9月1日开始,各学校将课时要求列入课表严格落实,坚持每天组织不少于3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同时,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开展班级赛、年级赛和校内赛等活动,满足学生在校期间每天锻炼一小时需要。

一年级学生刚到学校,彼此不熟悉,武术可以让大家聚在一起、不乱跑,不仅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锻炼身体;二年级开设足球课,可以让孩子们在最好的年纪学习足球知识;三年级孩子胆子大一些,有一定的自理能力,也能自己洗澡,就加入了游泳课……

郝鹏杰介绍,在国家课程之外,人航根据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分别开设了武术、足球、游泳、篮球、滑冰及乒乓球6门校本课程。同时,学校还有40门体育类选修课、14个体育类社团,“这些都是同时进行的,涵盖了所有学生,大家都能有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

在今年8月底举行的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表示,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如果当天没有体育课,要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安排参加体育锻炼。

“1!2!3!4!”每天下午4点半后,清华附小的操场上就会传来孩子们的口号声,踢足球、折返跑、打篮球……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各自开展体育社团活动,一时间,300米跑道环绕的绿茵场内外热闹非凡。记者了解到,清华附小一直坚持每天一节体育课、每天一个体育自主选修项目、每天一个晨练微课堂和一个健身大课间。

清华附小的学生们在体育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体育活动。图/清华附小

育英学校根据各年级特色,开展健美操、足球、篮球、软式排球、跳绳、游泳等不同的体育项目;万泉小学开设了少儿禽戏、软式网球、围棋、足球、篮球、棒球、武术、击剑、射箭、健美操、跳绳、羽毛球等多种特色体育课。

利用大数据精准监测,制定专门体质管理工作方案

10月19日,羊坊店中心小学的操场上热闹了起来,50米折返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握力……学生们正在依次进行十几项体育项目测试。

记者了解到,这是该校参与的海淀区学生体质健康提升“三精准”工程项目测试。该项目是海淀区教委联合北师大专家团队,利用网络平台互通信息、大数据分析、科学的锻炼和矫正处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社会资源等,科学研判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科学有效、精准指导全区中小学生体质提升的创新举措。

“三精准”项目由精准测试、精准分析和精准干预三个阶段组成。通过精准采集学生身体成分数据及多维度健康指标数据;精准分析学校、年级、班级以及每位学生的数据,给出具体适能健康报告,并对测试成绩进行竞赛排名,为下一步对学生身体的精准干预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持续监测,可达到长期、短期目标。

“我们学校是‘三精准’项目的试点校,已经实施了三年。”羊坊店中心小学本校主管主任李秋莉告诉记者,学校每年都会根据“三精准”测试的结果问诊体育课堂,“通过数据分析,看哪一项是弱项、哪一项是优势,再根据体育项目开展研究,制定改进措施,让每一节体育课有针对性地训练。”

在李秋莉看来,在“三精准”数据的支持下,学校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体育课的效果也越来越显著,“小眼镜、小胖墩变少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