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
登录
注册
全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理财估值法调整后续: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受冲击

发布时间:2021/9/19 10:32:34

“现在二级资本债发行利率高,而资本回报率很低,只能考虑别的(补充资本)方式。”浙江某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近日对《中国经营报》记者坦言。

上述情况是银行理财由摊余成本法向市值法调整的影响之一。随着银行理财估值法的调整,预计部分理财资金对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的配置需求会减弱,上述债券的发行或将承压。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调整消息之后,银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收益率上行后企稳,不过分析认为,不能低估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对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的冲击,中小银行受冲击较大。

中证鹏元金融机构评级部副总经理宋歌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监管部门也在放宽永续债和二级债的投资人范围,保险机构对永续债和二级债的投资准入标准有所放宽,为永续债和二级债的发行带来了新的投资者,未来也不排除永续债和二级债的投资者结构较目前出现较大变化的可能性。

中小银行发行意愿下降

根据相关监管要求,自9月1日起,国有六大行及其理财子公司对于理财产品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资产,均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这也是继6月份“现金管理新规”后,对银行二级资本债、永续债发行的又一波冲击。

上述浙江某银行金融市场部负责人分析:“以二级资本债为例,摊余成本法改成市值法后,二级资本债需要市场化发行,相比大行,中小银行的市场认可度低、流动性较差,导致二级资本债的估值利率较高,在资产端的收益普遍走低的环境下,银行发债意愿降低。”

据东方金诚统计,8月份银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画风突变”,仅有的2家发债银行,均为国有大行,而此前发行数量占比最高的中小银行仍未露面。

由于银行理财在资产端会投资二级资本债,一旦估值方法面临约束,其投资意愿和仓位也会受到影响。

天风证券孙彬彬团队指出,从托管数据来看,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工具的主要持有机构包括非法人产品(其中银行理财产品占比较高)、银行自营(国有大行以及股份行为主)等,而其他类型机构如城农商行、保险机构及证券公司持仓规模相对较小,由此可推演,银行理财如果受到监管约束,其配置需求势必会受到冲击。

谈及具体原因,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助理总经理王佳丽向记者分析,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中摊余成本法是主要的净值计量方式,而实际上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不满足SPPI测试(合同现金流测试),不能使用摊余成本的方式进行计量。随着监管对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法的逐步收紧,长久期的永续债和二级资本债在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下对利率的波动更为敏感,预计部分偏好稳定净值的现金管理类银行理财资金对上述两种债券的需求减少,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的发行可能承压。

今年6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允许银行理财对于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持有到期,后续现金管理类理财还需要不断整改。

“整体看,今年以来银行二级资本债收益率大幅下行至历史低位,本就面临回调压力,叠加理财净值化进一步推进,短期内预计将推高收益率走势。此外,理财新规过渡期接近尾声,在监管的冲击下,预计银行二级资本债的一级发行也可能进一步收缩。”中泰证券研报也指出,现金管理类理财投资范围参照货基监管,应当投资于现金等金融产品,持有到期期限不能超过397天,信用等级不能是AA+以下,将大部分二级资本债排除在外;8月24日,大行部召集六大行开会,要求不得再存续或新发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对于已适用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存量资产,应于2021年10月底前完成整改,二级资本债面临抛压。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小银行,大行受到的影响有限。”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银行理财成本法转市值法后,虽然短期利好一些相关产品,但是长期来看产品的净值波动或会进一步加大,这是因为没有摊余成本法“保驾护航”之后,对流动性的要求变高,使人为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变得困难。

需引入增量资金

“监管对于摊余成本法定期开放式理财的限制大概率会影响冲击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的需求,而这部分需求或难以通过封闭式理财承接,但也要考虑到,存在部分银行理财在买入商业银行资本补充类债券时直接以市值法计价的操作可能性。”郭益忻表示。

在郭益忻看来,未来演变的核心在于,以合适的价格找到增量资金来满足银行迫切的资本补充需求,合适价格方面,现行价位未必足够,需要进一步磨合;增量资金方面,社保、养老、年金、保险、基金在价格合适的时候都会介入。

宋歌补充道,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推出和放宽优先股、二级债、永续债等创新型资本补充工具和发行条件,同时加快了商业银行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的审批节奏,对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带来较大程度帮助,但结合实际发行案例来看,现阶段大中型商业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从前述政策中获益相对较多,中小银行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仍显较为匮乏。

数据显示,从全行业来看,2021年二季度银行业资本充足率整体继续回落。截至2021年半年末,全行业核心一级、一级、全口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5%,11.91%和14.48%,较一季度末变动分别为-13.8BP、-0.7BP、-3.3BP,较年初变动分别为-22BP、-13BP、-22BP。

对此,宋清辉指出,在银行不良率趋高、利润增速放缓以及监管政策收紧、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加大等背景下,中小银行资本匮乏问题凸显,面临着巨大的资本补充压力。当前,通过定增、优先股、可转债、永续债等多种渠道募资补充资本,已经成为银行缓解流动性压力、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重要手段。此外,监管方面未来还应持续优化中小行资本补充工具,大力推动差异化监管,为中小银行“止渴”。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表示,商业银行既要通过利润留存内源补充资本金,也需要充分利用各类资本补充工具外源补充资本,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方面,政府和监管部门进行了较多的创新,需要充分利用以用于补充资本。原标题:理财估值法调整后续:银行补充资本工具受冲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