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宜信公司步入发展的第12年,作为中国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的拓荒者之一,宜信在12年时间里取得了令业界瞩目的成就。
在宜信的12周年庆典活动中,宜信创始人、CEO唐宁在名为《未来宜信》的主题演讲中感慨,“宜信12年这一路走来,一方面走得艰辛,一方面走得踏实。艰辛是因为在中国做普惠金融,建立信用体系,改变投资者的思维方式是那么的不容易;踏实是因为有大家的信任关爱支持,未来有信心更踏实,也是因为能够和各位在一起努力。”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
事实上,这条路走起来的确艰辛不易,但也充满希望。十年前,普惠金融概念初提不久,世界范围内的普惠金融机构都在挣扎求生;十年间,中国的实践,让普惠金融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十年后,金融科技的勃兴,让普惠金融进入2.0阶段,中国顺势成为世界普惠金融的新中心。
在中国,普惠金融的中坚力量往往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他们从诞生之日起,就自带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他们借助科技的力量,在理念、模式上打破传统,找到了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的密码。
与此同时,普惠金融在中国的发展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2016年1月,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有利于促进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增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宜信普惠提供的数据显示,宜信普惠作为宜信旗下的普惠金融业务品牌,目前已覆盖了全国267个城市和20个省(直辖市),超过300万人受益。其中在内蒙古,宜信普惠已覆盖12个城市,12年来,已帮助近11万个人、农户、小微企业主解决了95亿多元的普惠金融需求。
阿民就是宜信普惠的其中一位受益者。年近不惑的他从普通的油田钻井工人做起,卖过绒山羊,如今已经是农业合作社的法人。回顾整个事业发展过程,宜信普惠的借款信息咨询服务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困难。如今,阿民的项目早已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但购买成批大型农机还是有不小压力。2014年当地农机经销商与宜信普惠合作后,农牧民可以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租用机具,解决了之前无法通过赊销购买优质机具的问题。这次,阿民通过宜信普惠融资租赁先后获得了7台大型农机,作业效率提升了,收入也翻了倍。
在宜信普惠,像阿民这样的客户,无论他是农户、工薪阶层、小微企业主,都可以享受到信用借款、抵押借款,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个人及中小微企业的事业成长。
唤醒沉睡的信用
“普惠金融是一项前景光明、意义重大、可以大有作为的事业。”今年5月,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了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有关情况。会上,他还表示,普惠金融是一个值得各界给予关心关注的事业。
而在《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服务和保障体系,有效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获得感,显著提升金融服务满意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使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居于国际中上游水平。
“普惠金融关系到最普通百姓对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也关系到金融对于脱贫、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支持和帮助。”王兆星说,经过改革创新和各方努力,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有了一个新的推进。
普惠金融既是国家战略亦是社会福祉。普惠金融致力于让全社会所有人共享现代金融服务,特别是将金融服务送到农户、小微企业、低收入人口等弱势群体手中。每一个梦想都值得关注,每一次融资需求的满足都是一次生存机会的给予。社会弱势群体因此能共同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社会也更公平,更稳定。
现在回过头去看,其实中国的普惠金融事业并非一帆风顺。十几年前,联合国提出普惠金融这一概念,意在推进金融机构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当时的中国,低收入群体难以获得基础金融服务的情况也普遍存在。
这样一个时点上,宜信诞生了。2006年5月,唐宁在北京创立了宜信。唐宁说:“我们创业的时候,还没有‘小微’这个词。‘普惠金融’这个词,国际上虽已出现,但是国内才刚开始提。我们把公司的一个业务线称为‘普惠金融’时,很多人都不理解。”
确实,当时的普惠金融带有慈善色彩,靠着政府补贴生存。作为一家市场化的公司,宜信选择普惠金融作为主营业务让人颇为费解。
因此如何用市场化的方式找到普惠金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成为摆在唐宁面前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于这道难题,宜信普惠给出的答案是:中国社会、中国经济、中国金融体系一定是基于信用的,而且这种信用是有价值的。但是这种价值在当时还没有充分释放,所以宜信认为“人人有信用,信用有价值”。
宜信提出的“信用方案”,让人耳目一新,以往未被传统金融机构充分释放的个人信用,在宜信普惠这里备受重视。宜信普惠不但打破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抵押崇拜”,而且重视服务时效,更与普惠人群形成良性互动,引导这部分人群更加珍视自己的个人信用。
金融科技的“苹果”公司
此后,宜信开始利用个人对个人的模式,推动了小微、普惠金融,包括宜农贷等模式的创新和相关的技术创新。这期间,华尔街归来的唐宁,不断的为宜信注入科技的力量。
在宜信看来,科技可以推动普惠金融更快实现,但数字技术必须和传统金融数据、金融技术创新相结合,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才能有效控制风险,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覆盖更广泛的小微企业、农村、低收入及偏远地区人群。
“12年回头看,宜信主要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普惠金融,二是财富管理。”唐宁说,这两件大事中,科技都起到了根本驱动作用,“宜信的金融科技是‘整合式创新’,宜信做的事是金融科技领域的‘苹果’”。
在宜信公司内部,建立了规模庞大的科技研发团队,保证科技对于业务的正向推动作用。宜信普惠业务的前端、中端、后端,从用户接触、再到反欺诈风控引擎、决策树等,宜信普惠用到的科技驱动元素越来越多。
例如,宜信首创了在移动端做借款申请的服务,能够给用户做实时评估。这结合了宜信多年积累的用户数据、用户表现行为,从中总结规律、开发模型。全面接入移动互联网后,能够在客户获取、客户服务、风险控制、交易促成等方面,都通过在线的方式迅速完成。
此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等这些最新的技术也已纳入了宜信技术创新的版图之中。宜信成立了区块链实验室,通过区块链技术,宜信已帮助小微企业客户解决实际场景中的多方信任难题,在数据基础上达到最终的商业成果。
唐宁表示,宜信对技术变革非常敏感,同时也有能力了解最前沿的技术在哪里、被谁拥有、如何获取它们,并把这些技术用到宜信对普惠金融的创新实践之中。
从农户院坝、田间地头的农户到星罗棋布在中国商业版图中的小微企业,从小额信贷服务延展到综合性全方位金融服务。在金融科技的驱动下,宜信普惠在各种丰富的金融场景中为各类不同群体提供了高效便捷、智能理性的普惠金融服务。
多年的坚持之后,成果亦如期而至。“宜信数字普惠金融案例”等两个宜信相关案例,被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宜信成为第一家两次被哈佛商学院案例库收录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
经过长期探索,宜信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宜信人更看重他们的普惠金融实践带给全社会的福祉。因为通过宜信获得普惠金融扶助的这部分人往往是一个家庭的支柱、主要经济来源,支持他们就意味着帮助了他们身后一个个家庭的生计和未来。
激活普惠金融2.0
作为中国普惠金融的见证者、参与者、推动者,宜信普惠的历史就是中国普惠金融从无到有,从追赶到世界领先的一个缩影。事实上,也正是宜信普惠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中国力量的努力实践,推动普惠金融迈入2.0阶段,并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普惠金融新理念、新模式的策源地。大幅缓解普惠金融目标人群的融资难之后,宜信普惠将目标定的更为长远。唐宁说,当确定普惠金融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微弱”时,宜信普惠发现,对于“中小微弱”来说,金融只是一方面的痛点,更重要的是能力提升问题。
虽然阿民的事业越干越大,但他也发现自己还缺少很多专业知识,比如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宜信普惠也早就意识到了这点,想要真正帮助农户和小微企业主,只帮他们解决融资难问题还远远不够,能力提升才是让他们蜕变的关键。其实,在内蒙古,乃至全国,像阿民这样亟待补齐“能力”这块短板的普惠金融目标人群不在少数。
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
宜信提出,中国普惠金融的实践应该并正在沿着“三步走”的阶段发展——即小额信贷、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及能力建设服务。其中,能力建设是改善普惠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唐宁的演讲中,进一步阐述了宜信普惠金融事业的“三步走”战略,“那些未被传统金融服务所充分覆盖的中小微企业、兼职创业的工薪阶层、消费者,还有广大农户,他们有各种金融需求。通过信息数据以及同行业其他机构的数据信息,以及宜信的金融云平台上叠加的各种科技,这些中小微企业、个人、农户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意,管理自己的客户,管理自己的企业,管理自己的团队成员。当然,这样的功能不必然是宜信自己开发的,而是和全国全世界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服务这些企业和个人。这是宜信看到的普惠金融的未来,从小额信贷到其他金融服务到能力建设,让客户更好地去做生意,更好地提升自我,进入这样的一个未来。”唐宁的观点与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不谋而合。“对于弱势群体,国际上一直奉行的施舍型救助并不能根本解决他们的贫困,弱势群体可以靠自己的努力走出贫困,实现自我价值。”格莱珉银行创始人尤努斯在其最新著作《普惠金融改变世界》中称,普惠金融需要纠正传统对于弱势群体的偏见,充分挖掘人的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潜力。目前,宜信普惠成为中国普惠金融领域的领头羊。随着金融科技红利的加速释放,宜信普惠金融“三步走”战略也已渐入佳境。
在普惠金融业务发展的过程之中,不单有“三步走”战略,还要讲“四化”,为普惠金融的发展保驾护航。唐宁表示:“规范化指的是合规。不论我们在创新之中,还是已经有规章建制的时候,合规守纪是第一位的,是金融的底线。第二,专业化。每一项金融业务都有其极强的专业性,需要有国际范围内最为专业水平的团队成员,以最为专业的方式开展业务。第三,数字化,利用科技,利用数字化资产。第四,金融每一个需求都是巨大的,当我们做对了的时候,一定会规模化地解决这个问题。“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唐宁如此表达了对于未来的期望:
宜信人的梦想,远远不在于识别、创造一群千里马、独角兽,这些只是我们创造价值的某种不全面的体现。作为一群金融人,我们的终极梦想是通过自己的所知所学、所作所为,通过我们的创新努力,能够让稀缺的社会资源,有限的社会资源,配置到那些有才有德勇于担当的个人和企业组织那里。
社会总体的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孰能得之?应该是那些值得的人,应该是那些有意愿做得更好、有能力做得更好的人。我们说:金融带来更好的百业,金融带来更好的社会。作为宜信人,我们最大的梦想是在下一个12年、下一个120年以及更长的日子里帮助中国,帮助世界把稀缺的社会资源,通过我们的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带给那些德才兼备、有担当的个人和组织,让百业更好,让社会更好。
前进的路上,我们一起同行,行稳致远。